杰出校友
首页 · 校友风采 · 杰出校友 · 正文

袁志刚

作者:胡尉尉 编辑: 发表时间:2016-11-15

袁志刚,华师94级信息技术系学生。他科研成就突出。2003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5年,荣获第11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大会优秀青年论文奖并荣获中国第37届博士后科研基金一等资助(当年湖北省仅一位获此殊荣)。2007年,荣获“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2009年,荣获2008年度极地科学优秀论文奖。现为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空间物理方面的研究。

袁教授治学严谨,科研成就突出。2003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5年,荣获第11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大会优秀青年论文奖并荣获中国第37届博士后科研基金一等资助(当年湖北省仅一位获此殊荣)。2007年,荣获“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2009年,荣获2008年度极地科学优秀论文奖。现为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空间物理方面的研究。


纯粹青春:致大学·难忘岁月


谈到大学生活,袁教授回忆,当时信息没有现在发达,资讯和娱乐生活也没有现在丰富,所以大家比较单纯,“一门心思搞学习”,几乎不存在翘课的现象。课余,积极地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专注地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袁教授在大学期间担任了四年的班级学习委员,也曾在校会担任学术科研部副部长,多次组织“师范生技能大赛”等活动。此外他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笛箫协会、马列协会等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大四毕业时,他和班上另外一名同学被同学们一齐推选为“华师优秀毕业生”。

袁教授回忆,当时学校评选这个奖项时,他正在北京四中面试,并不知道具体情况;等到回校才意外地得知同学们已经将他推选上去。所以直到现在,他对班上同学们的支持以及大学同学间的深厚情谊都难以忘怀。

他坦言,尽管现在回忆起来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但他也曾遇到迷茫的时候。所以他告诫记者,在大学里一定要努力学会“两样东西”。

一要学会取舍。大学生要不断反思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找准自己的特长和突破方向,努力地去奋斗,要追求理想的结果,但是也不必太过苛求。二要学会思考和规划。大学生应该要有自己的目标与追求,比如大一的时候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大二要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大三要结合自身特点、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四则要确定自己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不管是保研、考研,还是实习、就业,自己心中都要有明确的定位。

大学里除了学习与工作,“恋爱”也是不可避免的话题。特别是在武汉——这座高校云集的城市,一直流传着“学在华科,玩在武大,爱在华师”的说法,袁教授对此也有自己的理解。

他说,学校不同的特质决定了其学生的性格特质。他举了一个恰当的比方,例如给你一张纸和一支笔,让你写字。工科大学的学生一般会按照规则和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而综合大学的学子则会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华师作为一所文理综合、学科交叉特色明显的百年师范名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为华师学子提供了浪漫自由的氛围以及思维碰撞的源泉。这是“爱”在华师的基础。

而对于大学生恋爱好不好的问题,袁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答“好”。他解释道,大学的恋爱是一种朦胧的感觉,一种很美好的回忆,不要考虑太多的因素,要追求爱的本质。但是也不要因为寂寞或是从众,盲目的跟风。真正成熟的恋爱应该是一种默契的思想交流,是大学里精彩珍贵的一页。同时,袁教授也指出,大学生恋爱应该有大学生的风度和基本素质,要文明理性地交往,不管以后是否能走到一起,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都应该善待对方、善待自己。


决心科研:忆恩师·言传身教


提及当初对所选专业的初印象时,袁教授笑着说,因为是调剂分配,再加上信息技术是新兴学科,所以初来乍到,一开始对这个专业很陌生,但他仍然比较自豪。因为在当时,华师信息技术系、计算机科学系、信息管理系和城建系同时被称为“华师四小龙”,有着起步晚、规模小、发展快等诸多优势,学生不仅学习内容丰富、基础知识扎实、就业前景广阔,而且拥有像许雄、杜士珍等一批认真负责、循循善诱、治学严谨的老师,这些都对他以后的求学生涯和科研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信技系本科只有教育技术一个专业、一个班,班上总共36名同学,授课老师也不多,属于典型的小班教学。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密切,课堂互动、课下交流非常多,所以大家的感情都很好。

当聊到恩师,袁教授风趣地将他们分成了“两拨”。一是“年纪大”的老师,比如傅德荣教授、杜士珍教授等,他们严谨踏实的教学、科研精神,亲切、平和的沟通模式,给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模范带头作用,让人感觉“当大学老师真好”。一是“年轻”的老师。因为年纪相仿,所以没有仰望和敬畏的感觉——课上是师生,但私下却是朋友,会一起打球玩耍。所以,现在每次大学同学聚会,他们总会邀请老师一块参加,因为大学的感情真得很珍贵!

关于大学里最难忘的求学生活,袁教授笑着说,“那首先是电脑”。“当时第一次见电脑觉得很新奇!赵呈领老师在黑板上写着PASCAL语言的代码,不断地提醒我们在电脑数据输入时,‘千万不能写错了’。课间老师因为有事需要离开,所以委托我这个学习委员带领同学们学习。可是我当时对DOC系统也不是很懂,有个程序不管怎么弄都出错。我们很多人研究了很久,当最后发现竟然是因为大小写弄错的原因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袁教授补充说,那时他们个人没有电脑,直到大四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寝室才一起合租了一个电脑,开始使用windows95系统——这在色彩感官以及方便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读研究生时,他和同学一起做一个HF高频多普勒探测系统的调试(这个探测系统现在还在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里观测使用)。由于他在大学时期积累了扎实深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所以一周多就圆满完成小组任务,赢得了导师的赞许和肯定。后来他继续在中科院学习空间物理学,并于2003年拿到了中科院院长奖。袁教授感言,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源于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大学里的深厚积淀。

谈到今后的事业规划方面,袁教授坦言,现在因为没有职称方面的压力,所以希望“自己想做的就努力去做”,有时间和精力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用武之地。但他笑称,面对现实,能实现“自己不想做的能不做”的愿望,也很不错。


感怀母校:华师梦·学子深情


袁教授说,每当闲暇时,总会回母校走走。看看当年的宿舍、教学楼,回味当年的求学时光。当谈及华师近些年来的变化时,他略做思索,谈了三点。一是校园的硬件设施相比较过去的十多年里,有了明显的质的飞跃。其中,他特别强调佑铭体育馆、田家炳楼、9号楼等教学楼的兴建。二是师资力量队伍不断壮大,水准高、质量高、有特色,这为华师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活提供了力量源泉。三是院系合并后,每个学院不断摸索自己的特色,在行业和社会中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针对杨宗凯校长提出的“一体两翼,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发展思路以及“学校搭平台,院系唱主角”的国际交流新模式,袁教授对母校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注重时效性,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华师要想与国内国际接轨,必须要用更加科学的理念,更加开放的教育来迎接未来的挑战。二是在国际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不要follow别人”,要学习别人的,但同时必须拥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三是要加强“两结合”,即理念和设计相结合,在经费、手段、技术上跟上国内国外先进水平。四是在学生中“挖掘好苗子”,形成典范效应,以增强凝聚力、促进整体实力的提升与进步。

在学院30周年院庆之际,袁教授衷心祝愿母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力争国内一流、国际有重大影响的名校,实现“华师梦”。面对广大的信技学子,袁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同学们“好好过”,尽量在大学挥洒自己的青春,不要虚度年华,增强自己的能力和亲和力,争取在毕业时能使大学生活成为值得自己回忆与珍藏一辈子的“精品”。

/陈思宏 丁文静

Copyright © 2005-2025 版权所有:437必赢国际(BWIN)官方网站-Unique Platform 鄂ICP备05003325号-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