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友
首页 · 校友风采 · 杰出校友 · 正文

汪敏

作者:胡尉尉 编辑: 发表时间:2016-10-30

汪敏,1989年毕业于我院,现任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校友会公共管理委员会副会长。

1989年大学本科毕业,但对于她来说,真正的学习生涯才刚刚拉开帷幕。自1995年至今,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贸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的学习,到美国加州大学市场经济管理专业脱产培训,再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最后到现今的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在读,学习与工作、生活始终如影随形,终身学习理念,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在大学毕业的20多年时光里,她先后在教育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商务部、外经贸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任职,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永远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从未放弃梦想的召唤,从未中断善良的执着,追求,是她一生的旋律!


追求:终身学习是一种幸福的充实


汪敏老师是电化教育出身的,按专业来说是偏重技术的,但在老师后来的求学经历和职业生涯中,更多的是偏重于管理、行政和公益事业的,非“科班”出身的她,可谓对管理情有独钟,在不断的学习和进修中,获得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现在还在北大就读博士,这种对于知识的执着追求的态度,让人感动。

汪敏老师说,现在是信息化社会,知识大爆炸,知识每天都在更新,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很快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她科班出身,对这点很清楚。大学毕业三年,她从教育转入管理,面对一个陌生的领域,你要去了解它,掌握它,只有不断的学习,再学习。“对终身学习的渴望,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养成学习终身的习惯,我想,于我而言的确是如此。”在电话这头,依旧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汪敏那种超强的亲和力和对于当初选择的坚定。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人类的衰老,是从对于知识渴求欲降低开始的。

汪敏谈到当初在华师求学期间,有一个很好的读书习惯,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把课本通读一遍,然后再仔细探究揣摩其中比较难懂的地方,钻研钻研。学习就是要抱着吃苦的决心,同时,这些经历,学习过程,是幸福的充实。


公益:爱心,开出社会最美的花朵


自1992年起,汪敏在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工作了12年,期间做了很多事情,获了很多奖,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但2004年,带着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贡献的崇高使命,她毅然从商务部配额许可证局局长助理的位置上来到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专职从事希望工程等公益事业。在问及原因时,汪敏笑着说出了上面那段话。说到公益,本来就善谈的她更是吐露心声,向我们讲述着她对公益事业执着的追求和深刻的理解。

选择公益事业,是因为之前也有过相关的工作经历,而且,中国在社会公益组织(NGO)方面一直比较薄弱和落后,对于社会的责任,其实是每一个公民都要勇敢去承担的。当初选择公益,不仅是因为年轻和热情,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讲到做公益,帮助别人,举手之劳,很简单,但是,要把它当做一个事业来做,却很难,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热情。”

“我认为慈善不应该是施舍,而是要把双方放在一个相互平等的平台上来对待,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慈悲和感恩。”她曾经资助过很多孩子,也有一些孩子会给她写信表示感谢,但是思忖再三,老师最终没有给出相应的回信,因为,她想让孩子们懂得,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的人在默默关心和爱护着他们,但是,他们不愿去以一种施舍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的生命中。而是化为一种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孩子们需要知道,社会,是温暖的,爱心,是社会开出的最美花朵。

在谈到对当前大学生做公益的看法,汪敏谈了很多,她肯定道,我们应当鼓励大学生从事爱心公益活动。汪老师曾经在“圆梦行动”项目中指出的“三助”理念:“受助、自助、互助”。她想纠正一个助人的误区:帮助别人,不是富人的权利,也不仅仅是金钱的问题,每一个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事情,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就是爱心,就是公益。

其实,做公益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整合资源,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在谈到当前大学生公益社团面临的资助资金不足,人员管理不够专业化,难求突破等问题时,汪敏说:“做公益不仅仅是局限于物质上的资助,也不仅仅是捐钱的事情,我觉得应该要做的是充分利用资源。我们大学生有什么?热情,踏实,肯干,这就是我们的资源,并不是说我们跑到贵州去支教,去助学,去得越远就越好就好,这里要考虑一个公益成本的问题,我们去做这些事情值不值?我们做公益,就是要真真正正的去帮助别人,而不能说变成一种作秀。我觉得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比如说,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去社区做志愿工作,做好这些,传递的是一份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很很好了。”

汪敏带的公益团队,一般不超过10人,但是他们在一年中就可以筹到一个亿的资金,金额高的令人难以想象。老师说,其实不是他们有多厉害,而是源于社会对团队的信任。她还指出,大学生公益社团的发展,最终应该走向合作,同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寻求合作,多站在受助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包容,多一份感恩,或许,我们的公益力量,会越走越远。


华师:青春里最美的回忆


在华师生活和学习了4年,汪敏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时光,认为大学的时光对她的影响一直非常大。华师的清幽校园,厚重文化,老师的殷殷教导,同学的互相帮助,让她在这片桂子山上收获了很多很多,尤其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直到现在,汪敏老师还记得以前系里的刘老师当时是如何尽心教导她如何看待学习,审视社会,因此特别想对曾经的老师和同学们道一声感谢!自进入大学,汪敏老师就把它视为着一个迈向新人生的开始,无比地珍惜和重视它。在这样的心境和氛围里,她改变了以前高中很多的习惯,比如死记硬背,知道了如何更深入更高效的学习,因此还连续两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标兵”。

在得知学院即将迎来30周年院庆之际,汪敏也希望借由我们的文字表达自己对华师深深的祝福,希望这所百年老校能够事业长青,永远保有魅力和优雅,能够培养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才!

虽然已经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汪敏老师却不认为自己是个女强人,因为她觉得自己也只是尊重内心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实际上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师,能够授以学生知识,传递自己的正能量,就是一份“了不起”!她用质朴隽永的话语告诉着我们伟大的事业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把自己眼前的小事做好,就能收获自己那一片精彩!


/虎莹 陈晓莉

上一篇: 周超
下一篇: 陈仁松

Copyright © 2005-2025 版权所有:437必赢国际(BWIN)官方网站-Unique Platform 鄂ICP备05003325号-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286号